新闻中心

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特别推送“抗疫网上论坛”系列,邀请业界与学界专家就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观点碰撞,思想交锋,开创语言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本期论坛主题为“应急语言服务”,邀请六位专家参与话题讨论,从应急语言服务规划、语言服务战略联盟、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应急语言服务概念和学科发展、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和应急语言服务标准化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应急语言服务规划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语言服务40人论坛热议应急语言服务

中国是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且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经济损失大。近些年加强了突发公共事件防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多项法律和条例,成效十分明显,特别是有了许多应急预案。但是上述法规缺乏“语言应急”内容,是个缺憾。

人类活动需要语言来沟通和组织,语言的作用在于实现“通事”与“通心”,这在突发事件处置中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突发事件语言应急能力建设仍是语言文字事业的突出短板,亟待提升。语言应急体系应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规划。

第一、制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语言应急机制和预案”,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条例、预案中加入语言应急内容。语言应急内容主要有哪些,尚需研究。下面内容也许值得考虑:信息发布的渠道,如电话、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包括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发布应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简易汉语”、若干汉语方言、若干民族语言、多种外语、盲聋等残障人士的特殊语言等;可能出现的交际障碍及扫除障碍的具体措施;各种现代语言技术的应用;不同事件等级的语言应急响应机制及预案;事件发生前的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各环节中的语言内容。

第二、设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语言服务团”。应急语言服务团平时只有少数工作人员或研究人员,多数人都在各自岗位上;需要时通过招募紧急集结,开展各种应急的语言服务。

第三、加强突发公共事件语言应急研究。根据突发事件类型设立应急语言研究基地,培养应急语言服务等相关的专业人才。

二、应急语言服务战略联盟

王继辉(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语言服务40人论坛热议应急语言服务

早上一进书房,便看到友人发过来的一则广告,紧急招募疫情防控外语翻译志愿者,说是为了应对“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紧张情势,北京市通州区急需外语熟练,身体健康,且家人支持的语言服务志愿者。看来是十万火急,广告的发布者不得不使用血色的“紧急扩散”四个大字,来吸引肯做奉献的外语人才了。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前几日鲁东大学的滕延江先生刊文,介绍美国紧急语言服务体系构建一事,滕先生的本意自然也是提醒世人,要未雨绸缪,为中国未来的紧急语言服务体系,赶快动动脑筋。

记得2006年,北京正在筹备两年后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市教委的一个朋友也跟我讲过类似的话,由于深受感动,我带着两个小兄弟,为北京奥组委制定志愿者培训计划,编纂三册奥运会官方英语读本,以自己的外语能力,为北京做些公民应该做的贡献。其情其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然而,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们今天又捡起了同一个话题。时间的确在流逝。

其实,中国的顶层设计当已存在,只是落地的速度有些不尽人意。不是吗?2012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就颁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直接将制定应对国际事务及突发事件的语言政策,提上了国家安全的高度。接着,2016年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更明确地提出,要积极为语言问题突发事件建立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着力提升国家语言服务应变水平。无论从国家战略,还是从国家政策上看,在中国建立长效的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当没有任何障碍。

既然上有国家的强力支持,下有社会的巨大需求,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再有任何懈怠。2月27日,北京语言大学的王立非教授呼吁,面对令人揪心的新冠疫情,中国的应急语言服务不能缺位,并具体提出了应急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步构想。应该说,这是中国大学服务社会,履行使命的又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建立以多校合作为基础的,以高校智库为支撑的,以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和社会退休专业人士为志愿者主干队伍的“中国应急语言服务战略联盟”(Languagers China),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发展规划与操作标准,设计招募培训服务一体化程序,建立多语种多服务形态的“语言+”人才库,以充分整合社会闲置语言服务资源,努力打造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语言服务常态体系。

总之,事情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一领域再多做一些工作。

三、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

王铭玉(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

语言服务40人论坛热议应急语言服务

在疫情防控与研究过程中,从病毒的学理命名到疫情的信息共享,多语种、多形式的语言“传译”无处不在,语言服务的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为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与同舟共济搭建了不可或缺的桥梁。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中央及各地政府部门、高校、翻译机构以及大批具有家国情怀的语言学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语言支持。我以为,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应从如下方面进行建设:

一、建立关于疫情的权威外文发布机制。新冠肺炎爆发后,中国翻译研究院第一时间响应防疫工作的需要,分多批次搜集梳理、翻译审定冠肺炎疫情相关词汇的英文表达,方便相关人员的参考使用,同时利用自身优势策划制作一系列关于疫情防控的融媒体国际传播产品,通过多语种的编译传播。中国外文局还有针对性地对外传播党中央应对疫情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生动报道联防联控的主要成效,鲜活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取得了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建立关于疫情的权威外文发布机制,及时回应了国际关切,为疫情防控营造了更好的国际舆论氛围。

二、外语类院校应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提前布局,组织多方力量积极开展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储备工作。例如,在疫情期间,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师生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加班加点将抗疫一线的病例和疫情资料迅速进行翻译。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则承担了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多语种对外翻译任务,完成了近百篇相关新闻对外报导,学校还组织精干翻译力量,录制了28个语种的《入境人员健康提示》微视频,配合在津外国人的各项服务保障和涉外事件处置工作。北京语言大学研发了《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及时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语言服务企业的影响的相关调查报告,并提交了“应急语言服务不能缺位”的智库咨政报告。但这些活动也体现出来面对疫情紧急情况,这些措施是自发行为,尚未形成全方面高效的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国内外语类院校还应积极开展急语言服务人才储备工作和机制建设。

三、发挥语言服务企业与自由译员的专业力量,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由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应急保障组发出国外标准翻译的需求通知后,几日之内高校师生和从事翻译、医学的专业人士就组成了300多人的“武汉志愿者翻译总群”,进行相关工作对接。语言不仅具有凝聚力,同样具有治愈力。语言学者还凭借自身的专业敏锐性,将疫情期间搜集到的请战词、暖心语、动员令等各类语言现象化为多语言推文,为抗击疫情传递语言正能量。

四、应急语言服务概念和学科发展

王立非(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语言服务40人论坛热议应急语言服务

应急语言服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这次新冠疫情爆发,应急语言服务作为国家语言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凸显出来。目前,有关应急语言服务的探讨较少,缺少完整的定义。我认为,应急语言服务分为国家、机构和个人三个不同层次,重大疫情等灾害出现时,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做出快速反应。应急语言服务指针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事件,为开展有效预防监测、快速处置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快速救援语言产品、语言技术或组织语言救援的行动。应急语言服务可分为汉外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方言、手语的急救翻译、灾害多语言沟通、救灾语言软件研发与应用、救灾术语管理、灾情信息传播、跨语言媒体舆情监测、抗灾语言资源管理、应急语言管理标准研制、急救语言培训、救灾机器翻译、灾害语料库研制、灾后语言治疗与康复、语言咨询与危机干预等诸多方面。

全球知名的麦肯锡公司(McKinsey)在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应急翻译服务,包括疫情预防、灾难响应、多渠道通信、B2B客户沟通、疫情风险沟通、疫情报告和情况交流等。

此次重大疫情给外语学科发展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考虑如何调整学科布局,有条件的高校如何考虑完善应急语言服务学科方向和人才培养,增加我国的应急外语人才储备,服务国家和国际的防灾救灾。

五、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

穆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导)

语言服务40人论坛热议应急语言服务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我们看到许多以前翻译教学没有关注到的方面。例如,疫情中的口译(包含手语翻译)活动,需要大量的电话口译、视频口译、紧急状况新闻发布和新闻报道口译、多语种专家会诊或交流、口岸通关防疫需要沟通的口译活动等;笔译也都是时间紧任务急的医药和救援物资说明、宣传标识语、新闻稿件等;本地化包含药品和救援物资的说明等等。还有,整个语言服务对救灾应急的储备(如语种、人数、行业类别等)以及组织管理、调动布局、常规演练等等都需要开展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上述新的业态需求应该得到关注,在未来的翻译专业教学中有所涉及有所准备,让翻译教育逐渐满足社会对语言服务的各种需求。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语言服务和翻译教育的认识。疫情中对口译、笔译、手语翻译和本地化等语言服务各种业态的大量需求是我们之前的翻译教育设计没有预料到的,因此在翻译教学中也没有涉及。如果说2008年的奥运会和地震灾害让语言服务开始在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的话,那么这次疫情的爆发则让语言服务成为全球民生发展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让我们更加意识到语言服务和翻译教育的任重道远。如果说前十年我们的认识还停留在努力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译者(员)能力的话,那么,未来我们不仅要大力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译者(员)能力,更要在应急语言服务的框架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应急服务能力。

六、应急语言服务标准化建设

蒙永业(国际标准化组织翻译标准工作组专家)

语言服务40人论坛热议应急语言服务

在现有应急管理标准体系中,ISO/TC 292目前已经发布了8项应急管理国际标准,另外还有2项标准在编,涉及事件管理指南、公共警告指南、颜色编码警报指南、能力评估指南、按已确认危害级别监测设施指南、社区高效预警系统实施指南、信息交互结构、演习指南和社交媒体应用指南。以ISO 22320:2018为例,该标准提供了应急事件管理指南,但只是涉及原则性内容,如传达价值、解释事件管理目的的原则;介绍事件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流程和结构),聚焦于各种资源的角色和职责、任务和管理;通过共同指导、通力协作实现共同工作。我国SAC/TC 351当前发布两项修改采用ISO标准的应急管理标准,1项标准在编,涉及突发事件响应要求、预警颜色指南、信息交互结构。国际和国内应急管理标准均没有从应急语言服务方面做出任何规定。应急语言服务标准的缺失,影响到应急救援的效率与质量。

应急语言服务标准化势在必行。应该在现有语言服务标准体系中增加应急语言服务内容:一是根据应急事件紧迫性的特征,实施应急语言服务等级分类标准,明确适用范围;二是构建应急语言服务组织体系标准,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专家组、志愿者、合作协调机制等),制订运行机制要求,包括远程云端笔译、机器翻译、现场翻译机、现场口译、远程同传等);三是确立语言服务应急保障标准,包括财力保障、物质保障、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技术保障等,建立监督管理机制等,做到应对重大应急事件有标准可依。

另外,还应编制应急语言教育标准,通过标准化语言手段减少沟通时间成本,让紧急事件可以最快速沟通与上报。应急语言教育标准应涵盖语言教育管理、语言科研、语言质量评价,从应急语言人才培养、简明应急语言约定、语言沟通障碍紧急解决方案等方面应对紧急事件。通过标准化手段,让应急语言教育成为大中小学外语通识教育的一部分。


为什么选择悦尔?


我们的专业团队

管理团队: 以蒙永业博士为首的管理团队毕业于北大、贸大、民大、北外等名校,从业经验均在十年以上

全职译员: 各大高校外语或翻译专业优秀毕业生,其中硕士学位超过40%;全职翻译经验五年以上30+人,十年以上13人

项目经理: 由经验丰富的资深译员担任,负责整个项目管理工作,为项目分配最合适的初译员、审校员,适时推进项目进程,进行最终项目核验。

行业专家: 术业有专攻,再优秀的译员也需要行业专家的帮助。悦尔在17年翻译经验中,积累了大量行业专家资源。行业专家为悦尔提供专业审定、咨询、培训等支持。

研究团队: 在北京成立语服研究院,组织国内外语言服务专家,致力于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研究与语言服务学科建设,定期发布智库报告、学术成果。

我们的服务优势

我们的成就

我们的合作伙伴

特斯拉 特斯拉
德国西门子 德国西门子
美国通用电气 美国通用电气
米其林 米其林
壳牌 壳牌
中交集团 中交集团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
德国商业银行 德国商业银行
欧安诺 欧安诺
劳斯莱斯 劳斯莱斯

免费 报价

全国服务热线:400-001-5431

免费报价 索取资料 联系方式